中新网唐山12月20日电(白云水 胡向明)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评剧的创始人成兆才不会想到,他这样一个贫农出身的戏剧名伶在百年之后,仍然有一群执着的追随者。20日,近百名评剧艺术家和爱好者在河北唐山纪念成兆才诞辰140周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俊玲表示:“我们要捧好老祖宗留下的饭碗。” 河北唐山是评剧的发源地,评剧与滦州皮影、乐亭大鼓并称为冀东文艺三枝花,距今有105年历史。成兆才出生于唐山市滦南县扒齿港镇绳各庄村,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农民戏曲作家,首创评剧,创作、改编了145部评剧剧目,也是评剧时装戏(现代戏)的开山人。 评剧的前身“莲花落”是以乞讨为生的人创造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据《评剧创始人成兆才》一书记载,成兆才家境贫苦,从少年时代就以打短工、扛长活为生,受尽摧残。在中国最黑暗的年月里,身形清瘦的成兆才靠沿街演唱莲花落乞食度日,饱尝人间疾苦。 中国政府文华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俊玲是评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说,我们的前辈在当年艰苦的环境下,能舍得个人利益为艺术呕心沥血。近年来中国戏曲没有完全走出低谷,这时我们更应该学习老艺人的精神,甘于清贫,潜心研究。 张俊玲介绍,在评剧发展的低谷时期,全国各个院校都没有评剧班。现在,大约有五个院校开设了评剧班培养专业演员,而全国各个省也都有了业余的评剧票友。据不完全统计,仅唐山地区就有107个业余剧团,各个县都有许多评剧爱好者。评剧的普及度和影响力正在提高。 但是,评剧发展仍未走出低谷。张俊玲说,我们必须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与时代共进的艺术作品,使这种传统艺术符合时代要求和审美。如何让年轻人和孩子了解、喜欢这门艺术,如何普及、宣传、推广传统戏曲都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对于许多传统艺人来说,艺术的辉煌常常与生活的清贫相伴。据了解,唐山地区一些年轻的评剧演员待遇较低,有的每月工资才一千多元。张俊玲说,评剧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帮扶,创造好的环境和传播手段,创新演出方式来激活演出市场。 作为传承人,张俊玲希望忙忙碌碌的人们能静下心来欣赏传统戏剧。她也鼓励年轻人能走进农村、校园、小区,扎根群众。张俊玲说:“不管你从事不从事戏剧表演,只要喜欢这门艺术,我们就有自豪感。”(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