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10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 ——从冯玉萍当选中国剧协副主席谈起

[复制链接]

803

主题

836

帖子

430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18:53: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问渠那得清如许 ——从冯玉萍当选中国剧协副主席谈起
作者:王 研 杨 硕

2015,乙未年,注定会在沈阳文艺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
2015年7月16日闭幕的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沈阳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当选为第八届中国剧协副主席。消息传来,沈阳社会各界,特别是沈阳戏剧界为之振奋、鼓舞。每一位沈阳文艺工作者皆与有荣焉。
     作为沈阳戏剧界的代表性人物,冯玉萍是具有符号意义的。她在艺术道路上所走的每一步,所取得的每一分成绩,都值得深入考察与研究。
许多人试图破解冯玉萍的成功密码,通过回溯她的成长轨迹来分析造就今日之她的各种缘由。当然,一位文艺工作者的成功一定与其自身的天分、悟性与努力有直接关系,但同时,更重要的是那些为她的成长灌注营养、搭建平台、创造可能的外部力量。
    如果说冯玉萍是一株茁壮的大树,那么沈阳戏剧界就是滋育这株大树,使其由成长步向成熟,并收获累累果实的丰沃土壤。
    那么,沈阳戏剧界如何把冯玉萍从一个普通少年,培养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呢?当中有哪些可借鉴、可传承、可研讨的宝贵经验呢?我们可以从冯玉萍当选为第八届中国剧协副主席的几重意义中来寻找答案。

彰显了戏剧土壤的丰饶与肥沃


    一个地区的戏剧要发展、人才要成长,归根到底要依靠土壤。冯玉萍当选第八届中国剧协副主席,其首要意义便在于彰显了沈阳戏剧土壤的丰饶与肥沃。
    沈阳是戏剧大市,其地位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已确立。沈阳解放后,一批党的领导干部和作家、艺术家从延安、哈尔滨等革命根据地来到沈阳工作,创作出一批优秀剧目,让人耳目一新。上世纪50年代,沈阳京剧团被称为国内四大院团之一。沈阳评剧团也是国家重点评剧团,评剧在沈阳文艺界始终具有重要地位,是沈阳观众特别喜爱的地方剧种之一,蜚声国内戏剧界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被评剧界称为韩、花、筱三大流派艺术。当其时,沈阳城中,市民争观京剧、评剧,场场爆满的景象屡见不鲜。
    改革开放后至今,经过几代戏剧人锲而不舍的执着深耕、锐意进取,沈阳的戏剧舞台上,京、评、话精品叠出,异彩纷呈。涌现出一大批代表不同历史年代的名闻遐迩的表演艺术家、导演和剧作家。这些才华横溢的艺术人才从沈阳走向全国,蜚声海外,一部部精品力作在沈阳诞生,传遍大江南北,登上国际国内的领奖台。
因此,中国剧协给予冯玉萍的信任与重担,不仅仅是指向她个人,同时,也属于沈阳评剧艺术群体和整个沈阳戏剧界,是对沈阳戏剧事业发展,乃至文化建设的充分肯定。

    映现了成熟的人才发掘和培养机制


    成熟的人才培育机制是沈阳不断涌现戏剧大家的主要原因。从冯玉萍少年学艺开始,这一机制就对她的戏剧生涯产生了不可缺少,或者说是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因此,第二个意义就是映现出沈阳戏剧界令人称道的人才发掘和培养机制。
从14岁到55岁,共42年的时间,冯玉萍都学习工作在沈阳评剧院。应当说,是沈阳评剧院为她提供了良好系统的基础教育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国家重点剧院,沈阳评剧院一直就有主动发现人才的优良传统,多年来,以主动寻找苗子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评剧演员。
    在体音美领域,由专业人士深入基层一线,主动发掘天才少年的方式,在1970-1980年代非常普遍,也发现了很多人才。1972年,沈阳评剧院深入到沈阳各中小学海选,演员雷声发现13岁的冯玉萍有一付亮嗓,他建议其父母带她去参加少艺班的考试。
    在沈阳评剧院少艺班的6年学习生涯中,冯玉萍得到韩少云、李少泉、鑫艳玲等一批名家的亲自指导。1981年,22岁的她正式拜评剧花派创始人花淑兰为师,艺术表演风格和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在良师的言传身教下,冯玉萍不仅饱学评剧知识,更因能够与名家同台演戏,得到了“学完就能演、演完就有专家评”的珍贵的舞台锤炼。这段学艺经历贯穿了冯玉萍18-30岁的青春黄金期,极大地提升了她的专业能力。
    同时,沈阳评剧院也非常重视为优秀人才创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997年,冯玉萍以全国前三名的成绩考入中戏,时任评剧院院长的徐培成专门到沈阳市文化局申请专款支持她深造。冯玉萍在中戏读的是话剧影视表演专业,该专业的教学带有典型的西方戏剧表演体系特征,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的刺激,使她的艺术道路开始步入“打碎重构、融汇中西”的阶段,学术能力发生质的飞跃,为她今后利用多元化的艺术语言创新现代评剧创造了可能。

    展现了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思路


    在新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成长为一名新时期的文艺家,只有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演员身份之外,还需要为文艺家打开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社会舞台上有所体验,有所挥洒,有所担当,这样既可以给艺术家不同的人生感悟,帮助其开阔胸怀,还可以增强艺术家与人与社会相处的能力。冯玉萍之所以能够担任中国剧协副主席这一重要职务,正是因为她除了是一位优秀的评剧演员之外,也有着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和社会事务参与经验。而这些人生历练,正是她在沈阳获得的,亦成为她迈向辉煌的阶梯。当选中国剧协副主席充分证明了这些人生历练的重要意义。
    2003年,冯玉萍被任命为沈阳市评剧院副院长,分管业务。这不仅仅是一个位置,更把集体的分量压在了她的肩头。主持制定全院的业务计划、管理业务人员、开展业务工作、拓展业务范围,等等,一系列工作实践和锻炼随之而来。
作为一名演员,冯玉萍可以只想演员个体的那些事儿;但作为一批演员的管理服务者,她必须要想整个集体的事儿。身份的转变,能够给艺术家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视角选择。主观上,冯玉萍要思考演员之间的关系,演员与单位的关系,单位与全国同行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且,也要处理这些关系所带来的各种事务,甚至是问题。总体上,副院长这个职务形成了一个集体倍增效应,赋予了她对艺术团体的管理、组织、调度、服务能力,培养了另外一个代表沈阳评剧院集体的冯玉萍。
    这个集体倍增效应在她主演的标志性剧目——《我那呼兰河》的产生和成功过程中,再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挥了作用。省委、市委将其作为当时的一号文艺精品工程,给予经费和组织保障;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查明哲、国家一级编剧黄伟英、著名作曲家徐占海、著名舞美设计罗江涛等专家亲力亲为,共同打造这部大型现代评剧;市文化系统的各位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形成工作组参与监制统筹;沈阳演艺集团将其作为展示改革成果的重头大戏,在全国组织百场巡演大力推广。时至今日,我们认真的想一想,如果不是省委、市委重点支持,如果不是冯玉萍代表沈阳评剧院,如果不是她练就服务中心的大局观念,该剧的辉煌成就都无法取得。
    期间,组织上又陆续推荐冯玉萍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届辽宁省政协常委等职务。这些职务,一方面赋予了她为评剧事业振兴积极建言献策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交给了她为民代言的职责,加深了她对人民性的理解。数年间,她先后在全国人大、辽宁省政协会上提出《关于将地方戏曲保护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建议》《关于对辽宁省评剧院团改革的建议》等提案议案,代表评剧艺术界发出声音,争取政策。2014年全国人大会上,她还提出了建议出台《集体合同法》的议案。这是她同沈阳市总工会一道走访基层工人后形成的。与人民的冷暖幸福、喜怒哀乐站在一起,让她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中,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方式。日积月累,这种履职式体验,为她的二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心理体验和基本的人民立场。

    凸显了敢于开辟新路的决心和勇气


    2014年,冯玉萍临近退休。可对艺术家来说,这却是最成熟最能发挥传帮带作用的年龄。很多文化企业纷纷向她发出邀请。为把优秀艺术家留在体制内继续为沈阳评剧事业奋斗,市委、市政府创新机制,2014年9月,由市编办直接划转两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成立“冯玉萍艺术工作室”,隶属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15年1月,市文联邀请国家、省、市相关领导专家,专门为其举办了简约精致的“冯玉萍艺术工作室成立暨演出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向全国艺术界隆重推出这一创新载体。这是辽宁省党的文艺工作系统内,首个以评剧表演艺术家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是文联组织服务艺术家方式的一种改革和探索,在全国戏剧界走在了前列。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优秀的人才你不留,别人就抢。作为三度梅开的中国评剧第一旦,冯玉萍可以为沈阳文艺事业的发展创造高峰、凝聚力量;可以为中国评剧事业传承薪火、播撒希望;可以为党的文艺人才培养工作树立模范、启迪经验。对于代表沈阳评剧艺术新高度、新标志的冯玉萍,沈阳市按照艺术人才的发展规律,通过创新机制,创建冯玉萍艺术工作室,充分展现出这座城市珍重艺术、珍视人才,为戏剧发展敢于开辟新路的决心和勇气。
    如果说三次梅花奖的获得,从时间顺序上划分了冯玉萍的三个艺术阶段;那么冯玉萍艺术工作室的建立,则重新界定了她的艺术生涯。这个里程碑之前,是一个艺术家个体的她,之后,则是代表一个艺术创新综合体的她。
冯玉萍艺术工作室如同一艘崭新的帆船,成立以来,广泛整合资源,小心求证、大胆探索,目前已经组建了全国专家级艺术顾问团队,正在筹备新编大型传统历史评剧《孝庄》,而且计划同沈阳师范大学合作开办评剧专业。
    2015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复评答辩会”上,沈阳市文联带着评剧《孝庄》的系列资料参加答辩。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关蓉晖和冯玉萍共同坐在答辩席上,关书记郑重地向与会评委汇报说,我们将把该剧作为冯玉萍艺术工作室的新坐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剧的新境界,作为沈阳文化与经济的新名片,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

    冯玉萍样本启示


    冯玉萍出生在沈阳一个淳朴的工人家庭,母亲是售货员,父亲是工人,没有任何家学渊源。她有天赋,但也不是传说中的旷世奇才。当被问及成功的原因时,和众多优秀艺术家一样,冯玉萍总是由衷地说,这一切不属于我个人,属于党和我珍爱的评剧事业,是党组织多年来的关怀和培养造就了我。这是发自肺腑也是毋庸置疑的。纵览她的艺术历程,按照艺术家的形成发展规律,从客观的外因角度,分析沈阳戏剧界对她的培养方式,不论是对评剧领域青年人才的培养,还是全国各个门类艺术名家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可用、可学、可复制的样本价值和示范指导作用。
    副主席这个位置不是特权也不是光环,而是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7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刚一落幕,7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7月29日,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一系列政策措施紧锣密鼓,昭示着中国戏剧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剧协第八届主席团15名成员中,除四位是评论、编剧、舞美等专家外,其余11位代表着话剧、京剧、评剧、豫剧、昆曲、川剧、越剧、秦腔、黄梅戏等9大剧种。这种全面专业、重点突出的系统架构,既为新常态下中国戏剧的振兴建立了坚强的领导保障,也预示着未来几年中国戏剧发展的新走向。
    面对新的历史起点,每一位主席团成员都重任在肩,每一位成员代表的专业和领域都任重道远。如何发展评剧,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用评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评剧事业为中国戏剧事业乃至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这不仅是冯玉萍的历史使命,更是评剧界、沈阳文艺界的共同责任。这份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必将把沈阳评剧事业推上一个全新的世界大舞台,为沈阳文艺事业拼搏出一个精彩未来。




日期:2015-11-25来源:盛京文学网







符:




冯玉萍当选中国戏协副主席




  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5年7月16日在北京闭幕。大会选举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濮存昕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八届主席。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当选副主席。


    冯玉萍在舞台上辛勤耕耘42载,在继承“花派”艺术的基础上,汲取姊妹艺术之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表演特色。她嗓音洪亮、功底扎实、个性鲜明,领衔主演了数十台大戏,塑造了众多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以首创、领衔主演现代戏著称,极具影响力的代表剧作主要包括东北女人三部曲——现代评剧 《风流寡妇》、《疙瘩屯》、《我那呼兰河》。她的“花派”传统代表剧作包括《谢瑶环》、《半把剪刀》、《相思树》等,在中国剧坛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彰显了冯玉萍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多年来,冯玉萍以传承、创新、发展、繁荣辽沈地域特色戏剧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己任,为评剧的发展与传承作出了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