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23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找沈阳评剧新的生命力

[复制链接]

803

主题

836

帖子

430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6:0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找沈阳评剧新的生命力       --纪念文章

  沈阳评剧以“韩、花、筱”三大艺术流派作为密不可分的完整品牌,驰名全国。提起《小女婿》、《茶瓶计》、《对花枪》等三大流派的代表剧目,可谓家喻户晓,至今依然能勾起人们很多回忆。日前,沈阳评剧被选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欣喜之余,也让人感到一丝沉重。随着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花淑兰的相继离世,曾有着辉煌历史的沈阳评剧,在现代各种文化娱乐形式的冲击下,观众逐渐减少,演出困难,发展资金缺乏,沈阳评剧的未来不禁令人担忧。

  日前,记者走进了位于沈阳北市场附近一条小巷里的沈阳评剧院。早在1920年,奉天落子等大量落子就涌进了刚建立的北市场。建国初期,以大观茶园为基础,吸收各地评剧艺术骨干,组建了唐山评戏院,即是沈阳评剧院的前身。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就是在建国初期先后邀来沈阳评剧院的主演。经历了几十年的沧桑变化,如今这里已难见沈阳评剧院昔日的繁华,评剧院的小楼被一幢幢居民楼所掩盖,“沈阳评剧院”的牌子下却是一家餐馆,只能通过一个进入居民区的小门进到办公楼里,小楼犹如今天的评剧一样,有着几分落寞。然而,令人感慨的是简陋的办公室和排练设施并没有阻挡演员们的热情,在排练室里,记者看到沈阳评剧院副院长冯玉萍正在教她的弟子齐丽君唱戏,她一遍遍地做着示范,认真而投入。与沈阳评剧院同龄的冯玉萍是“二度梅”获得者、花派传人,她14岁被选入沈阳评剧院,经历了评剧的辉煌与低迷,也自觉地担负着评剧传承与发展的重任。

  据冯玉萍介绍,评剧源于莲花落、唐山落子、奉天落子、蹦蹦戏等。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这种艺术备受重视,落子、评戏统称为评剧。1959年,沈阳评剧院成立,1961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剧院。《小女婿》、《茶瓶计》、《对花枪》奠定了评剧“韩、花、筱”三大流派艺术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创作、演出的大量剧目,使其得到进一步升华。“韩、花、筱”在全国六大流派艺术中占有三个席位,成为戏曲百花园中的奇葩。

  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都生于河北,幼年就开始学戏,她们勤学苦练、博采众长,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韩派艺术在创作上,以朴实、深邃、细腻、优美、大方的表演风格著称;唱腔上,具有音域宽广、刚柔相济、行腔委婉和韵味醇厚的特色。她唱腔有三绝:“字清、腔顿、板正”,她演唱的“疙瘩腔”别具一格。代表剧目有《小女婿》、《人面桃花》等。一曲《小河流水》成为评剧经典名段,人人学唱。花淑兰一面继承前辈的传统艺术,一面广泛吸取京剧、梆子、大鼓等艺术营养加以融合、发展和创新,创造出“高遏行云,低逐流水”的花派唱腔。她的演唱有“三高”即:“弦高、腔高、高音起唱”。她音域宽,吐字清晰,字正腔圆,韵味浓郁。她的演唱以刚毅见长,刚中亮,柔中脆,低腔低而不沉,柔而不温。主要代表作有《白毛女》、《茶瓶计》、《谢瑶环》等。筱俊亭的嗓音低而宽厚,粗犷豪爽,韵味浓郁。她善于运用各种板式,行腔俏丽、委婉抒情、刚柔兼备、吐字如珠。在刻画人物上,声情并茂,感情真挚,水乳交融。代表剧目有《对花枪》、《杨八姐游春》、《穆桂英挂帅》等。“韩、花、筱”三大流派的艺术代代相传,至今已有5代传人,韩派传人周丹、花派弟子冯玉萍、吴丹阳及筱派传人李冬梅、王小玉等都是沈阳评剧院的骨干。

  冯玉萍可谓是“韩、花、筱”三大流派最大的受益者,她的启蒙老师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筱俊亭教了她《穆桂英挂帅》,她又拜花淑兰为师。她学习了韩派的细腻,筱派的刚劲,花派的高亢、脆亮。她在继承老师艺术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追求的不是去演这个角色,而是自己就是这个人物,先后在评剧《穆桂英挂帅》、《白蛇传》、《牧羊圈》、《谢瑶环》、《风流寡妇》、《疙瘩屯》等戏中塑造了很多鲜活的形象。评剧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瑰宝,冯玉萍认为,沈阳评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继承下来,但不能原封不动封存起来,要力求老树开新花,一方面,需要国家的扶植;另一方面,要把评剧的传统程式注入新的生命,把程式变成活的灵魂。评剧要发展,就要与时代接轨,要创新,努力去探索适应这个时代的戏曲样式。

  为振兴评剧,多年来,沈阳评剧院不懈地努力着。记者了解到,沈阳评剧一直是与时俱进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剧目,例如,《风流寡妇》表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物质文化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求;《疙瘩屯》描写的是农民靠科技致富;《天职》则讴歌了非典中守护人们生命的白衣天使。今年,评剧院还准备排一部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戏。在人才培养上,沈阳评剧院力推新人,争取给青年演员更多的表演机会。在日前结束的韩国国际演剧节上,冯玉萍的弟子齐丽君、孙明月分别夺得了个人表演金奖,冯玉萍获得了艺术指导金奖。沈阳评剧院还以梨园剧场为阵地,坚持每周演出,把高雅的传统艺术带给观众。今年9月举办的中国评剧节上,沈阳评剧院精心打造的评剧精品晚会《百年风韵》受邀将在闭幕式上演出。沈阳评剧院采取以团带校的模式,创办了花淑兰艺术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有的学生荣获了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目前,花淑兰艺术学校的孩子们由院里的一级演员承担教学任务,除了“韩、花、筱”三大流派艺术,他们在教学中还融入了白派、新派艺术,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口传心授中,传承着独具魅力的评剧艺术。沈阳评剧院也正在进行搜集、挖掘和整理工作,韩少云的《韩少云唱腔选》、花淑兰的《花淑兰唱腔艺术》、《艺术星座花淑兰》和筱俊亭的《驰骋评苑七十年》等书籍已先后问世,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馆也即将建成开馆。冯玉萍只希望他们在评剧事业上的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不是用金钱来衡量,而是能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就知足了。
   
辽宁日报 记者文继红2006-6-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